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

台灣諺語-灶孔炰鱔魚

台南北區走透透 在地故事報你知

511大地震? 避難貨櫃屋暴增-民視新聞

【民視即時新聞】網路流傳台灣會在5月11日出現14級的大地震,因為預言的王老師選擇搬回南投埔里老家,所以很多「相信的人」也跟著購買貨櫃屋避難,瘋狂的行徑,引發當­地居民議論紛紛。



「世界豬腳節」 搶攻陸客的胃-民視新聞

【民視即時新聞】您吃過紅甘蔗烤的豬腳或花雕酒作的醉蹄嗎?這些在「世界豬腳節」都看得到,農委會表示,研發創新口味,就是要搶攻中國遊客的胃,讓豬腳成為鳳梨酥後,中國­客最愛的伴手禮,也希望繼德國豬腳後,台灣豬腳也在國際打響名號。



20110427l12

20110427l10

[工商] 蔡阿嘎教你變成馬桶大師

蔡阿嘎教你變成馬桶大師



蔡阿嘎教你講台語! 每日一臺詞[媽媽青菜篇]

蔡阿嘎教你講台語! 每日一臺詞[媽媽青菜篇]



Sous Vide Food Safety

讓牠們悠游!請拒用海豹、海狗產製品

全文轉貼自:台灣社會研究院

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洋哺乳動物屠殺,此時此刻正在加拿大境內展開,根據加拿大CBC新聞報導,今年獵殺海豹的「配額」高達38萬隻。而近年來,因歐美各國群起抵制這些殘忍的毛皮產製品,造成毛皮需求大量下滑後,商人便開始把眼光轉到亞洲市場,轉而「研發」宣稱可以「養生保健」的海豹、海狗油,或是強調可以增強性功能的海狗鞭!


廠商曾以「昔日抬頭挺胸,如今宛若自宮。珍貴海狗油讓好漢重拾當年勇」為題,誇大海狗油可以強化性功能的療效,涉及違反「食品衛生管理法」。


台灣各大連鎖藥妝店及購物頻道大量行銷販售的海豹、海狗油和海狗鞭,全部來自被殘忍屠殺的野生小海豹。根據統計,2003~2009年間,台灣從加拿大輸入海洋哺乳類油脂(即海豹油)為431,364公斤,名列全球第4大、亞洲第3大,占加國全部輸出量的4%(見附表1、2)。若以近七年加拿大獵殺的海豹數量300萬隻計,加上納米比亞政府封鎖一切屠殺資訊,因而無法換算消費數量;保守估計,台灣消費者近七年來等於間接屠殺了12萬隻美麗而無辜的海豹、海狗!



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福爾摩莎動物權利小組今(13)日召開記者會,公佈加拿大獵殺海豹的影片,指出每年被獵殺的海豹中有將近97%出生還不到3個月,絕大部分不滿1個月齡,其中許多海豹寶寶出生後連固體食物都還沒吃過,甚至也不曾下水游泳。兩組織呼籲民眾拒買任何殘酷的海豹、海狗產製品;並上網連署,要求農委會及經濟部國貿局,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6條及貿易法第11規定,儘速公告禁止海豹、海狗產製品輸入。

兩組織表示:加拿大招致各國譴責與批評的,並非當地原住民為了維持生存所需的海豹獵捕,而是大規模、商業化的海豹屠殺。其屠殺對象主要為豎琴海豹(Harp Seal),少數為冠海豹(Hooded Seals)。每年三月初的春天,懷孕的豎琴海豹會聚集在加拿大東部紐芬蘭省與拉不拉多省的海岸,或在聖勞倫斯灣至東魁北克的海岸,產下渾身雪白、毛茸茸的海豹寶寶,被稱為「白袍」(whitecoats)。大約12至14天後,雪白的毛開始褪色,出現銀色毛皮,此時稱為「夾克」(ragged Jackets);大約19天左右,白毛完全褪除,變成銀灰色的「披頭」(beater)。由於加拿大已禁止「白袍」海豹毛皮交易,商業獵捕以「披頭」海豹為主。雖然牠們比白袍「大」幾天,不過都還是海豹寶寶。獵殺季通常在四月開始,獵人以敲打、射擊、活剝等方式屠殺海豹。 


研究發現,有高達83%的海豹在被剝皮時,仍有知覺反應。(照片提供:HSI)
加拿大境內每年屠殺海豹的地點。(照片來源:Google Earth)




獵人棒擊海豹,但因天候、浮冰等因素,往往無法一擊致昏。多數海豹在意識清醒下,即被剝皮。(照片版權:HSI/J. Sanchez)
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小海豹,來不及長大。(照片提供:HSI)
 
獵人直接在船邊將海豹剝皮。(照片版權:HSI/B. Skerry)
加拿大獵人抱著渾身是血的海豹上船,準備剝皮。(照片版權:HSI/J. Sanchez)


納米比亞獵殺的則是毛皮海豹(海狗, Cape fur seals)。每年從七月開始長達四個月,由政府雇用一百多名工人,在十字岬(Cape Cross)等海豹棲地屠殺。工人先將岸上海豹趕成一團後,便以棍棒擊打海豹的頭部或其他身體,再以刀刺入心臟。無抵抗能力的小海豹首當其衝,成年海豹則行動遲緩地逃竄直到倒下。屠殺現場充斥著母海豹的悲鳴及小海豹被擊打頭部後的嘔吐聲,宛如人間煉獄。被獵殺的海豹(海狗),平均約七個月大,其中多數為仍在喝奶的小海豹,其毛皮是獵人的主要目標,稍微年長的公海豹則常因亞洲市場,對於鞭類「壯陽物」的需求,而被活活割鞭殺害。
雖然加拿大政府礙於國際壓力,已立法要求獵殺海豹必須人道,也就是必須有效致昏海豹才能拖曳、宰殺或剝皮;但官方研究也承認,在獵捕過程中沒有被檢查是否昏厥的海豹比例高達87%。另有研究發現,有高達83%的海豹在被剝皮時尚有反應。2001及2007年二份由英美獸醫或動物福利學者提出的觀察報告都指出,無論是從遠處射擊海豹,或是直接以帶鉤的棒子打昏海豹再殺害,都會使海豹遭受極大的痛苦,根本不可能以人道方式獵捕。


美國早在1972年即通過「海洋哺乳類動物保護法」,禁止任何海洋哺乳類動物及其產製品輸入;歐盟議會於2009年5月,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海豹產製品交易禁令,2010年起其會員國內禁止任何海豹、海狗產製品的交易。俄羅斯在2009年3月禁止捕捉一歲齡以下的豎琴海豹。
但諷刺的是,近年來亞洲卻成為殘忍海豹、海狗產製品的主要市場,廠商為擴大銷售市場,迎合亞洲人愛吃補、吃藥的習性,以廣告誇大海豹、海狗油、海豹鞭的療效,以增加銷售量。在2003~2009年間,加拿大海洋哺乳類油脂量共有74%輸出到亞洲國家,第一名是韓國占42%,其次為中國26%、台灣4%等。(見附表2)
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,台灣的海豹、海狗產製品只能歸類為「食品」,但廠商卻常大肆宣稱神奇療效,比如屈臣氏近來不斷促銷的「美加三海狗油」,就以「昔日抬頭挺胸,如今宛若自宮。珍貴海狗油讓好漢重拾當年勇」為題,誇大海狗油強化性功能的療效。已違反「食品衛生管理法」第19條,食品不得標示或廣告具有「醫療效能」,可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。
福爾摩莎動物權利小組發言人黃艾婷表示,廠商宣稱「海豹、海狗油」含有珍貴的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及DHA與EPA,但完全不提海豹油脂中含有高濃度的汞與多氯聯苯(PCB),對人體腦部、神經、器官可能造成的危害。科學研究證實,海洋生物體內的Omega-3來自於牠們所食用的微藻,而無菌環境中培養採收的微藻,比起海豹油或魚油都要更安全無污染。有特別需要攝取DHA與EPA的民眾,可以選擇微藻(alge)類營養品。而便宜的亞麻籽、胡桃、毛豆、小麥胚芽等,更是最安全的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的來源。

兩組織表示,購買誇大療效且重金屬、多氯聯苯含量高的海豹、海狗油,不但傷荷包,吃下後還會損害身體健康,更是變相支持獵殺無辜海豹的殘酷行為。陳玉敏懇切呼籲台灣民眾:由於全球暖化,冰層覆蓋不足,科學家已發現許多海豹找不到地方可以生產小海豹,情況嚴重為60年來僅見。海豹生存已非常不易,請台灣民眾,莫再因為購買海豹、海狗產製品,加速了海豹的犧牲!




讓牠們悠游!請拒用海豹、海狗產製品 from EAST on Vimeo.

仰頭、張口望著獵人的海豹,不管是祈求、還是「虛弱的」威嚇,都難逃一死。(照片版權:HSI/B. Skerry)
「我會是下一個嗎?」獸醫或動物福利學者指出,無論射擊,或是以棍棒打昏海豹再宰殺,都會使海豹遭受極大的痛苦,根本不可能以人道方式獵捕。
(照片版權HSI/ M. Glover)


每年被獵殺的海豹中,97%出生還不到3個月,許多連固體食物都還沒吃過,甚至也不曾下水游泳。(照片版權:HSI/R. Aldworth)
加拿大大規模、商業化的屠殺海豹,以豎琴海豹(Harp Seal)為主。(照片版權:HSI/R. Aldworth)

吃河豚風險大恐致命,餐廳料理應以安全為優先!

食品藥物管理局於4 月 24 日接獲 4 名民眾前往餐廳(德川日本料理,台南市中西區健康路 1 段 36 號)食用河豚,食用後產生河豚毒中毒症狀,經調查患者應是食用白鯖河豚所致,患者現於醫院治療中,肇事業者現已停業接受調查。
有毒河豚所含之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,其潛伏期短,民眾食用河豚後約10~45分鐘即有症狀,主要為唇舌麻痺、四肢麻痺、嘔吐、失聲、漸進性肌肉麻痺、四肢抽搐、呼吸困難、血壓下降和意識消失等,由於目前並無解毒劑,且毒素不會因加熱而失去毒性,即使河豚經過烹煮後仍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,台灣水產品種類繁多,民眾可選擇無毒的魚種食用,避免食用河豚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,切勿貪圖美味冒險嚐試。民眾若因食用河豚而有上述症狀,應於就醫時,告訴臨床醫師,以利診斷及治療。
食品藥物管理局自去年底至今,陸續接獲多起食用河豚中毒之案例,有毒河豚食用後會造成人體神經性中毒,嚴重者恐有生命危險!此外,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呼籲餐廳業者千萬不要將河豚作為料理食材,一旦發生中毒,害人害己。
食品藥物管理局再次呼籲,河豚種類眾多,辨別不易,食用河豚風險大,為確保自身生命安全,民眾應避免食用河豚,餐飲業者應以食品安全為優先,不要以河豚為料理食材。有關河豚毒素中毒參考資料可查詢食品藥物管理局網頁:http://www.fda.gov.tw/content.aspx?site_content_sn=19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