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。
現在可以說是電子出版品的戰國時代,遠因如實體紙本出版品(尤其是報紙)的業績連年下滑、電子閱讀器如 Kindle、 iPad 的問世,近因是 Wired 雜誌跟 Flipboard 這樣的社交閱讀軟體出現…。我們可以看到,大家都在探索新的營利機會是什麼。
可是我們對於電子出版品的定位是什麼呢?
在 App Store 眾多的軟體裡面,有一些軟體很明顯就是原本紙本出版品的移植作,大概就是把同樣的文字換到不同載具上展示,然後加上一些觸控換頁、偶爾出現影音廣告等等。
不是不好,只是還是有些地方怪怪的。
想一個例子:百科全書。講到百科全書,大家腦袋裡想到的應該就是大英百科全書或維基百科這樣的形式,所以…請想像一下,如果你要做百科全書的電子版,你會做成什麼樣?
等等,如果你想的是 “把百科全書的文字悉數搬到 iPad 上” ,那你可能就錯過了什麼。
我自己在 iPad 上使用 Qwiki 的感想是:我記憶中的百科全書,從來沒有把各種媒體素材如此恰到好處地整合在一起過,也恐也沒這麼親切易讀過。
其實 Wikipedia 的資料都在網路上很容易取得,但 Qwiki 特別的一點是,它將文字配上語音、把地圖配上拉近特效,以自動化的方式,把每一則硬梆梆的維基條目,變成一個有影片、有動畫的介紹影片。
概念很簡單,但是把玩 Qwiki 的過程中,我覺得開發團隊設計的許多細節,蠻值得玩味的。
不過既然它是用人工智慧排出來的,它的限制是:影片播放形式也就大概固定是那樣,看久有一點膩,而且自動抓取的內容偶爾還是會錯。這點對於百科形式的 App 來說或許還好,不過今天若這是新聞或雜誌類的 App ,要達到更好的效果,就一定需要編輯進去調整、客製化了--
所以,在出版者的編輯工具上,提供了什麼樣的功能,讓編輯能更快組合各種多媒體素材、配合機器自動抓回的內容,在短時間內整合出更棒的體驗,會是出版品下個階段的重點。
(台灣我想大概可能只有蘋果動新聞能有這樣的能力吧…)
所以 Qwiki 對我來說,它突顯了一件事:在平板的平台上,出版者對多媒體素材編輯的掌控能力必須要更強才行,最好是重新思考整個設計流程。目前狀況是,許多 App 其實仍像是傳統媒介的移植版,雜誌作的 App 看來就是紙本搬過來、CNN 作的 App 則如網頁版移植(一堆影片塞在一起,廣告板位很大,然後竟然沒有搜尋框),雖然照樣可以運作,但是流暢度差強人意。
進入 Qwiki 的首頁,看到的是一個大大的 ” Qwiki of the day “,然後右邊是 “Explore 所在位置”、” Popular Near Me”、”Popular Locations”。有意思地方在於,我好像沒見過百科全書是以位置來當索引的--非常好用,我第一次注意到附近的捷運站都有維基條目,這個功能在旅行外地的時候會更實用。
當然,這跟載具能力有關係,以往的紙本甚或桌上型電腦,都不具備地點偵測能力。不過這也代表,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大行其道的現在,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現。
但其實又何必以過去紙媒的定義去分類它呢?
現在可以說是電子出版品的戰國時代,遠因如實體紙本出版品(尤其是報紙)的業績連年下滑、電子閱讀器如 Kindle、 iPad 的問世,近因是 Wired 雜誌跟 Flipboard 這樣的社交閱讀軟體出現…。我們可以看到,大家都在探索新的營利機會是什麼。
可是我們對於電子出版品的定位是什麼呢?
在 App Store 眾多的軟體裡面,有一些軟體很明顯就是原本紙本出版品的移植作,大概就是把同樣的文字換到不同載具上展示,然後加上一些觸控換頁、偶爾出現影音廣告等等。
不是不好,只是還是有些地方怪怪的。
想一個例子:百科全書。講到百科全書,大家腦袋裡想到的應該就是大英百科全書或維基百科這樣的形式,所以…請想像一下,如果你要做百科全書的電子版,你會做成什麼樣?
等等,如果你想的是 “把百科全書的文字悉數搬到 iPad 上” ,那你可能就錯過了什麼。
你可能沒看過這樣的百科:Qwiki
Qwiki 是一個這禮拜新出的 App ,(其實他網頁版已經出了一段時間了,但是本週才推出 iPad 版),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:我自己在 iPad 上使用 Qwiki 的感想是:我記憶中的百科全書,從來沒有把各種媒體素材如此恰到好處地整合在一起過,也恐也沒這麼親切易讀過。
其實 Wikipedia 的資料都在網路上很容易取得,但 Qwiki 特別的一點是,它將文字配上語音、把地圖配上拉近特效,以自動化的方式,把每一則硬梆梆的維基條目,變成一個有影片、有動畫的介紹影片。
概念很簡單,但是把玩 Qwiki 的過程中,我覺得開發團隊設計的許多細節,蠻值得玩味的。
多媒體資源的掌控、編輯能力
Qwiki 的內容是全自動的--它擷取 Wikipedia 的文字、地點等資料,彙整成變成一段影片。影片呈現的效過第一眼看起來是驚人的流暢,完全不會讓你覺得是自動編排出來的。如果沒有人工智慧幫忙,每個影片要用”工人智慧”編排生出來,那還真不知道要做到何年何月才行。不過既然它是用人工智慧排出來的,它的限制是:影片播放形式也就大概固定是那樣,看久有一點膩,而且自動抓取的內容偶爾還是會錯。這點對於百科形式的 App 來說或許還好,不過今天若這是新聞或雜誌類的 App ,要達到更好的效果,就一定需要編輯進去調整、客製化了--
所以,在出版者的編輯工具上,提供了什麼樣的功能,讓編輯能更快組合各種多媒體素材、配合機器自動抓回的內容,在短時間內整合出更棒的體驗,會是出版品下個階段的重點。
(台灣我想大概可能只有蘋果動新聞能有這樣的能力吧…)
所以 Qwiki 對我來說,它突顯了一件事:在平板的平台上,出版者對多媒體素材編輯的掌控能力必須要更強才行,最好是重新思考整個設計流程。目前狀況是,許多 App 其實仍像是傳統媒介的移植版,雜誌作的 App 看來就是紙本搬過來、CNN 作的 App 則如網頁版移植(一堆影片塞在一起,廣告板位很大,然後竟然沒有搜尋框),雖然照樣可以運作,但是流暢度差強人意。
以地點為索引
進入 Qwiki 的首頁,看到的是一個大大的 ” Qwiki of the day “,然後右邊是 “Explore 所在位置”、” Popular Near Me”、”Popular Locations”。有意思地方在於,我好像沒見過百科全書是以位置來當索引的--非常好用,我第一次注意到附近的捷運站都有維基條目,這個功能在旅行外地的時候會更實用。
當然,這跟載具能力有關係,以往的紙本甚或桌上型電腦,都不具備地點偵測能力。不過這也代表,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大行其道的現在,有更多的可能性出現。
它是報紙?雜誌?百科?
Qwiki 雖然被我稱作百科,但在我閱讀的體驗上,它實在很難以傳統的形式區分--它沒有明確的更新頻率,如果以 Wikipedia 條目的更新速度來看,它可能每分每秒都在更新。若說他是雜誌,那它豐富的資料庫查詢功能,又只是以往百科才會提供的功能。但其實又何必以過去紙媒的定義去分類它呢?
雜誌的本質,並不是用紙或用任何媒介來呈現內容,把內容定期賣給讀者,而是對於某種興趣的經營。這句話不是我說的,而是在我初入出版這行時,在某個訓練的場合時聽到詹宏志先生說的。很多雜誌社在實體世界領域把這句話發揮得淋漓盡致,像財經雜誌會找管理大師來演講、旅遊雜誌會和旅行社合推特色旅行團、電腦雜誌會找來專家和廠商 demo 最新技術或產品,等等等。iPad 的出現,事實上意味著一種新的出版形式的出現,它可以連網路、播影片、打電話、甚至 iPad 2 還有鏡頭可以攝錄影搞 Augmented Reality。如果還是卡在把原本出版品”移植”到 iPad 的思維,可能可以說… 一開始在起跑點上就輸了。
同樣的道理套上 iPad,誰説電子雜誌只能把內容拿來重組加料,然後很久很久才出一次呢?雜誌社出的 iPad Apps 可不可以是結合其品牌、目標讀者和某種興趣的綜合入口,因著該種興趣的特殊性,用各種可能的方式,整合各種最新訊息和資源,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給讀者,讓讀 者每次打開,都能看到最新的興趣相關訊息呢?
– Tenz 我理想中的 iPad 電子雜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