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

健身控

健身控

蛇(代表 蔣友柏):

2個月前,就再次開始健身。
很多週邊的人都以為這個決定是為了滿足「不服老」的慾望,
但事實上,卻是因為「服老」所以才做出的決定:

年輕時,做事不用多想,想做就做。
年長時,卻知道,
可以持續的健身,是因為有個體諒的家庭,穩定的收入,安全的生活。

年輕時,只想一味的往前衝,不懂得「等時間」。
年長時,已體會:帶隊要有耐性,有時就是要消磨時間,讓大家可以跟上。

年輕時,要的只是可以炫耀的表面。
年長時,追的卻是讓自己自在的精鍊。

在下一階段來臨前,自私的「設計」一下自己的身心靈。


蘋果(代表 姚仁祿):

精彩,也很羨慕。

我除了高中時期的橄欖球與初中時期的足球,
其他運動,現在就剩經常在還沒有電梯的工地,爬上爬下(談不上健身)......

住在北投時期,院子裡有個泳池,將近十年,下水的次數,兩隻手的指頭,可以算完,
池子,只是庭院的一景;

後來,好幾年住在電視臺,每天上班十九個小時,
唯一的運動,就是在辦公室走來走去。

去年,有段時間,或是清晨,或是晚上,與淨兒帶KiKi散步,
你也知道,KiKi走起路來,暴衝不已,帶牠走個半個小時,滿身大汗,
我應該謝謝你將KiKi送我。

結果,來了管家,每日帶牠出門,我樂得偷懶,淨兒抱怨,她唯一出門的運動機會也沒了。

說穿了,我歡喜看書,提不起勁運動,
淨兒只好經常在家裡的跑步機上跑個四十分鐘,
也許這次我們搬到山上,是該運動了。

看來,這方面,你比我成熟得多,我該向你學習。


蛇:

一篇讓我冷汗直冒的「有感而發」﹍

輕鬆一點來說,健身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設計。
是目標的不同,要放棄與忍耐的事物就會有差別。

但好處是,做的越確實,忍耐的越久,回收就會相對的大﹍
這似乎也是遊蕩人生的法則。

有了小孩後,必須陪他們運動;

有了狗之後,必需帶他們走路。

有了公司後,必須讓自己穩重;

有了家庭後,必須給自己空間。

所以,開始「苦行」。  由內(智慧與氣勢)至外(外表與行為)

想著,當一個滿身刺青的光頭甲蟲男,帶著小孩在5星級的飯店游泳時,
會嚇壞多少「觀光客」﹍

不禁,笑了﹍


蘋果:

說起健身,我的父親,八十好幾,偶爾還約朋友打高爾夫,
每天在他住的社區,來回走近千米,這樣運動,還覺得還不夠,
他還參加社區的太極拳社﹍

他從年輕時代,就喜歡定時運動,網球打到中年,開始高爾夫,一直沒有懈怠的保養著身體;
說來慚愧,他對運動的注重,我居然一點都沒有學會。
(我也許遺傳我的母親,她喜歡家事、照顧家人與閱讀,唯一的娛樂,是書法)。

也許,我該換個角度思考,為了家人維護自己的健康?
也許,這樣,我就願意忍耐著運動的無聊了。
(運動為何讓我覺得無聊,我也說不上來)。


蛇:

今天,我也陪著小孩去考跆拳道(無聊又沒效率的不知所為考試)。

一個人的運動讓很多人覺得無聊,因為要不斷的與自己對話。

一群人的運動讓多數人覺得刺激,因為可以正視競爭的本性。

我覺得,運動是一種禪,讓我可以排出怨氣。

我認為,健身是一種修行,

讓我可以控制腦與身體(人都有惰性,身體常在還能撐的狀態下,發出一堆應可忍的警訊)

我相信,動禪是一種責任,
尤其是對家中的主要支柱來說﹍


蘋果:

所言甚是,確實如此。

雖然覺得無聊,但是,我還是下定決心,開始學你了。

明天,開始運動了,唉。


蛇:

如此甚好,找機會,先一起爬個山吧!

(既然已決定,又何苦唉聲?  你不是一直告誡我,決定的事,做就對了,
 做久就順了,習慣就成了。)


蘋果:

「唉」,是決定改變習慣之前,自己給自己的一點明知沒用的安慰吧。

爬山?好啊,慢慢爬,我就可以。
今天讀了幾段林克孝的「找路」,他寫得很有感情,非常詩人的感情。


蛇:

我離開的好友與很喜歡爬山。
我倆就先從你新家的山開始吧﹍
你爬快一點, 我爬慢一些。


蘋果:

就這麼說定。

沒有留言: